更新时间: 浏览次数: 258
中新网雄安4月18日电 题:雄安“碳”秘:绿色基建蕴含科技密码
作者 赵丹媚 李玉素 韩冰
4月的雄安新区处处见“绿”。白洋淀芦苇生机勃勃,千年秀林春意盎然,而“绿色”基因还藏在这座新城的建筑之中。
建筑“呼吸术”的新实践
让建筑晒“日光浴”就能发电,地源热泵为室内供暖、制冷,特殊玻璃幕墙实现气温恒定……在雄安新区,一栋栋会“呼吸”的大楼组成雄安新区首个全电智慧园区和直流零碳示范园区——国家电网能源互联网产业雄安创新中心。
一个总建筑面积19.8万平方米的园区,一年碳排放有多少?国网数字科技控股有限公司所属雄安公司“双碳”工程师胡向远说,如果按照现行国家标准计算,答案是10768吨。
胡向远解释说,“零碳建筑”并不是不产生碳排放,而是“零碳建筑”消耗的能源量与其自身产生的能源量大体相当,从而实现零排放。“所以我们需要最大程度上开源节流、精准控碳。”
“国家电网能源互联网产业雄安创新中心采用‘被动节能、主动提效、清洁利用、电能替代’等一系列技术手段,最大程度降低园区内部碳排放量。”胡向远说,例如高比例利用光伏、地热等外部清洁能源,“三玻两腔”玻璃幕墙、高效采光通风等被动节能技术,以及采用高效直流照明、设备节能管理等主动节能技术,从而构建覆盖建筑、能源、运维的全链条减碳体系。
胡向远表示,园区中关于智慧零碳研究成果具有可推广性,从而帮助各类型园区实现从低碳、近零碳到高水平零碳目标的升级转化。